新闻快讯

民乐系成功举办“丝竹琴韵迎归鸿,薪火相传启新章”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顾问委员会成立座谈会

作者:郑亚楠发布时间:2025-09-12浏览次数:10


金秋九月,丹桂溢香2025910日,民乐系以“丝竹琴韵迎归鸿,薪火相传启新章”为主题,隆重举办庆祝41教师节暨顾问委员会成立座谈会。此次活动既是对尊师重教传统的弘扬,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旨在凝聚民乐教育力量,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学校副院长陈勇离退休处处长邓鹏出席,民乐系全体在职教师、退休老教师代表欢聚一堂,共忆教育初心,共发展蓝图,会议由分党委书记哈睿主持。

会议伊始,民乐系主任高纯华发表致辞。他首先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诚挚祝福,向为民乐系建设发展倾注心血、作出卓越贡献的退休老教师表达崇高敬意,并逐一介绍退休教师代表与全体在职教师。高纯华指出,退休老教师是民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与“领路人”,他们数十载如一日坚守教育一线,将精湛的民乐技艺与深厚的教育情怀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指导,不仅为民乐系筑牢了发展根基,更用行动诠释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青年教师作为民乐系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与“创新者”,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责任,既要坚守传统根脉,又要主动拥抱时代,在教学方法革新与艺术形式探索中展现新作为,让民乐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为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民乐系成立顾问委员会,聘请14位退休老一辈艺术家、行业专家与资深学者担任顾问委员会成员,并由学校副院长陈勇为顾问委员会专家郑重颁发聘书这一举措既是对老专家学识与经验的高度认可,更是民乐系汇聚智慧、共谋发展的重要探索。随后,与会人员围绕“民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展开热烈研讨。退休老教师们结合自身数十年教育实践,从艺术实践、学科建设、以赛促学、传统文化弘扬四个维度提出宝贵建议:一是深耕传统民乐沃土,系统挖掘整理民间音乐资源,让千年文脉在课堂上“活”起来;二是聚焦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师生开展原创作品创作,推动民乐艺术与时代审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三是拓宽对外交流渠道,搭建更高层次艺术实践平台,让中国民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面对老教师与顾问专家的殷切嘱托,青年教师代表纷纷表态,将以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为榜样,既要传承其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与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又要勇担创新使命,探索传统民乐的现代化表达路径,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作品,同时坚守教学岗位,把知识与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民乐教育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炽热。

最后,陈勇副院长发表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向民乐系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亲切问候,向为学科发展默默奉献的退休老教师致以崇高敬意。他指出,长期以来,民乐系始终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阵地,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艺术实践与文化传播中成果丰硕,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陈勇副院长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求与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对民乐系未来发展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持续深化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民乐技艺的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二是要以顾问委员会成立为契机,积极借力老专家的智慧与资源,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在传统民乐技艺传承上做“深”做“实”;三是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搭建老中青教师 “传帮带” 成长平台,支持青年教师参与高水平艺术实践与学术交流,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兼具教学能力、创作能力与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民乐系可持续发展储备坚实力量。

座谈会在温馨融洽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不仅让全体教师感受到节日的温暖与职业的荣光,更凝聚起推动民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民乐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起点上,民乐系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创新民乐教育模式中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民乐人才,为推动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民乐力量,奋力谱写民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