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由西安音乐学院美育中心、民乐系与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联合主办的“美育浸润·意蕴长安”民族器乐艺术讲座在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是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5年长安科普项目“长安讲坛”系列的首场文艺科普讲座,旨在通过艺术实践进校园,深化美育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文化理解能力。
活动伊始,西安音乐学院美育中心研究员黄海详细介绍了双方美育合作框架。自2024年西安音乐学院成立美育中心以来,学院积极推动美育资源下沉,与西安高新一中教育集团共建“美育共同体建设协作基地”。两校通过建立美育共同体建设协作基地,整合双方优质资源,深化美育理论与实践融合。
讲座由西安音乐学院美育中心特聘研究员、民乐系扬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婕主讲。王婕以“八音分类法”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发展。讲座结合现场演奏,生动展示了吹奏、弹拨、打击、弓弦四类乐器的独特魅力。
在赏析环节,王婕重点解读了民族室内乐《丝路乐舞》(何远作曲)与扬琴协奏曲《咏竹》(周煜国作曲)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内涵,并以“竹”为喻,阐释了中华传统艺术中“高洁坚贞”的精神追求。通过师生合作演奏,呈现了二胡独奏《秦川抒怀》(马迪曲王莉莉改编),竹笛独奏《大青山下》(李镇曲),三弦独奏《边寨之夜》(费坚蓉曲),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山东民间乐曲 任同祥编曲)等经典作品。二胡的婉转、竹笛的悠扬、唢呐的热烈,三弦的诙谐,搭配扬琴的灵动伴奏,为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艺术科普,更是一次美育浸润的实践。为学生打开了感知中华传统艺术的大门,共同见证美育共同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本项目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联合基础教育学校探索“大中小一体化”美育路径,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与审美素养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