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下午,由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共同举办的2023年对台教育交流项目“中国笛箫文化本源探究暨两岸专家学者学术交流活动”在艺术中心室内乐B厅按期进行。此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琴园国乐团(台湾)团长、笛箫制作家林谷珍先生;中国文化大学国乐系邱婷教授;林舍文化音乐总监林小枫;琴园国乐团艺术总监、琵琶演奏家李彤以及台中教育大学杨斐真老师,他们分别从竹笛、乱弹戏、排箫三个主题展开讲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讲座由高纯华老师主持,参会嘉宾有“长安笛派”代表人物马迪、张延武先生,吹打教研室主任赵逊副教授等。
作为两岸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林谷珍先生充分认识到两岸竹笛艺术发展的差异。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他已致力于竹笛艺术的传播与发展。通过撰写专业文论、举办音乐会、学术讲座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两岸竹笛艺术的交流与沟通。此次讲座,林先生以时间为线索,对海峡两岸笛乐交流过程进行了回顾式梳理,并介绍了琴园国乐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所主办的 22 场“中国竹笛名家名曲系列”音乐会。这一活动持续了16年之久,涉及了著名竹笛演奏家30余位,其中包括已相继离世的老一辈艺术家陆春龄、赵松庭、高明、孔庆宝等。林先生以“音乐会”的形式,记录了他们宝贵的身影与动听的笛曲,为日后的习艺者提供了大量的音响资料,对竹笛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邱婷教授作为戏曲世家,以台湾乱弹戏为切入,通过对声腔的个案讨论,探讨了乱弹戏的俗化过程与声腔源流。她认为“乱弹戏是长期累积南戏声腔、昆腔、梆子腔、皮黄腔等声腔,在不断淘汰与不断的迎新,所积累而成的一种戏剧模式。”
林小枫先生现场展示了台湾排湾族原住民乐器——双管鼻笛,它的工艺和音乐这两种美感的元素是原住民文化特色甚为鲜明的表现,在部落的社会里,不论男女老少似乎都拥有著令人赞许的艺术天份,这或许是上苍送给原住民朋友的一份大礼,让座落山林的人们有着持续的制造快乐的泉源。林小枫先生即兴演奏,空灵悠远的纯净之声,使人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李彤老师以一曲琵琶曲《汉宫秋月》开场,讲述了自己自小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琴的经历,并以此曲怀念平湖派琵琶大师杨少彝先生,同时介绍了作为琴园国乐团艺术总监见证了20余年来两岸笛乐文化的交流以及两岸之间的民乐交流,并期待今后能够在学术方面加强交流和艺术实践。
最后,杨斐真老师从个人实践经历切入,对两岸排箫音乐的普及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希望,即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综合效应、不断更新等。排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方兴未艾,以西安音乐学院为代表,成立了排箫专业,并多次举办国际排箫交流活动,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排箫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学术讲座音乐会之前,两岸的专家还接受了我校音乐会客室的专访,大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彼此的合作和学术观点,也感谢此次活动主办方为两岸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两岸的笛文化交流始于西安,必将根脉相连,永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