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4日晚,由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实践管理处、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共同主办的“长安行——张萌古琴专场音乐会”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交响大厅拉开帷幕,千人座的交响大厅里座无虚席。
本场音乐会是青年教师张萌今年入职西安音乐学院后举办的首场个人专场音乐会,全程设有现场直播。音乐会融合了多种古琴音乐表演形式,精彩纷呈,青年教师张萌的演奏贯穿始末,民族打击乐专业教师徐帆、古筝专业教师李婉任特邀助演嘉宾,民乐系各年级在读八位古琴专业学生参演。
上半场以著名琴曲《高山·流水》为开篇,张萌老师温婉大方的演奏风格将观众带入古曲悠远、沉静的意境中,古今多少抚琴人正是借此曲抒发修身悟道之德行、顺乎自然之情怀、知音难觅之感念以及对华夏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将这首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为典故的琴曲安排为开场首曲,也有将线上线下的所有观众都视为“古琴知音”之意。
第二首琴曲《秋暝长安》是曲文军先生应青年琴家张萌之邀为本场音乐会特别创作的古琴曲,是当代第一首运用陕西音乐风格创作的古琴曲。曲文军先生为《秋暝长安》所写的曲目介绍写到:“落日余晖,迎来繁星点点。似于文人邂逅,又似高原情怀。云上南山,月洒秋林。对酒当歌,尘埃散漫。情满满,忆欲浓。诗品佳酿,畅饮秋夕。神往欢歌,拨弄丝弦。暝暝琴绪,早已悠然”。曲中既有陕西音乐中特有的曲调韵味,也有高原上奔放粗犷的黄土风情,最后回归到对长安的文人式沉思与独白中,将地道的陕西音乐风格与古琴音乐的传统审美意蕴充分结合。
第三首是古琴曲《风雪筑路》,由张萌携学生张荣霖和姜凯珩合奏。《风雪筑路》由古琴演奏家李祥霆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反映了历时十二年建成、开创十三项世界铁路之最的“成昆铁路”的艰难建设过程。在沿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使用了多种创新技法,是公认的最具难度的现代琴曲之一,抒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是一首反映中华民族豪迈气概的现实题材古琴曲。张萌在李祥霆指导下对原曲进行扩充定谱,因其对此曲的精彩诠释,被李祥霆以琴家传统誉为“张风雪”。铿锵坚定的曲调,精彩绝伦的演奏,仿佛将观众带入到当年筑路时的情境中,将筑路工人所经历的一幕幕艰辛场景再现于音符中。与传统琴曲中所常见的慢速尾声所不同的是,《风雪筑路》是在快速的重音中结束,最后一个音奏毕,观众席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
上半场的压轴曲目是张萌老师移植并编配指法的古琴重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她带领多位古琴专业学生身着中国红色华服,共同奏响了这首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赞歌,舞台上的一片中国红与指尖奏出的熟悉旋律,为伟大祖国即将迎来的七十四岁华诞献上祝福!
音乐会下半场,张萌老师首先带来古琴曲《离骚》,由打击乐演奏家徐帆做助演伴奏。《神奇秘谱》中题解写该曲为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所作,后记中概括该曲“始则抑郁,继则豪爽”,古朴苍劲、深沉含蓄的曲调抒发了伟大诗人屈原的崇高感情。
接下来是由李崇望创作的古琴曲《禅思》,该曲是为古琴与民族管弦乐队所创作,李凤云编配指法,在本场音乐会上,张萌老师将该曲编配为古琴独奏辅以打击乐伴奏的形式,云雾缭绕的山巅之间,飘来若有若无的木鱼击打之声,清脆的罄音穿插其中,古琴泛音在虚无缥缈之间游荡……乐曲描绘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寺院叩拜时祈求、祝福、忏悔、渴望的心绪和对美好的遐想。古琴的古朴之音让听者既可以感受到内心沉静的一瞬,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恢宏。
接下来上演的可谓传统琴曲中身世最为“神秘”,也最能代表古琴超高技法与表现力的《广陵散》一曲。此曲据《神奇秘谱》所传,参见管平湖先生打谱版本。“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散”,即操、引、曲的意思。该曲名最早出现于汉《相和歌》中,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为慢商调。据《神奇秘谱》所载其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人不传之秘”,卷中载有《广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正,故取之。”由于它的题材是取自《聂政刺韩王曲》,所以遭到历代封建卫道者们的攻击和责难。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裕求教,竟然被孙裕烧掉了乐谱,“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宋代的朱熹也曾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义。”全曲贯穿着两个主要的音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之首,每次出现都有所变化;乱声主调多出现在乐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现。由于有了这两个主调的配合使用,使规模宏大的琴曲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保持了前后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经管平湖先生之手又使之复活于乐坛。该乐曲复杂的身世,体现出古琴音乐在历史上的强大生命力。其音乐形式,为我们了解古琴的音乐结构形式及其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例。张萌以此作为其身为古琴习乐者与表演者,对传统琴曲的最高致敬。
本场音乐会的收官之曲是张萌编配的古琴、古筝(李婉)、打击乐(徐帆)合奏《醉遊竹林》,该曲根据经典琴曲《酒狂》改编。《酒狂》出自明代《神奇秘谱》,相传为三国阮籍所作。阮籍身处魏、晋之际,一生孤独,常“醉于酒、隐于狂”,但又时时感慨。《酒狂》看似写酒徒酣醉癫狂之态,实际上是一首表达孤独萧索之情的咏怀乐曲。醉酒是假借,怀忧才是真意,实质是借酒佯狂,佯狂的背后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高处不胜寒,或许阮籍的痛楚和郁积的愤懑只能通过酒和琴的形式表达出来。了解到阮籍的身世与经历,再去细细品味张萌全新编配的《醉遊竹林》一曲,便更有感觉了:三件乐器竞相逐奏,突显出酒醉“癫狂”的状态,扬琴音色叮咚清脆、打击乐鼓点更显动态,再配上琴声悠扬沉闷的“徘徊”,更为立体地表现出主人公外在步态摇摆、内心孤独求索的身心状态。可以说,此曲是作为新一代古琴演奏家的张萌,对古意的追寻、探索与新解。
本场音乐会充分体现了古风古韵与今声新韵的结合,既有传统琴乐的含蓄之美,也有当代琴乐的时代新声。作为年轻一代的古琴演奏家,张萌老师将自己对古琴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古今琴乐审美的理解尽付其中,带给了观众极致的艺术享受,这正是新时代琴人张萌对古琴音乐执着钻研与探究的最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