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本学期民乐系专业教师艺术讲座拉开帷幕。
本场讲座由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唢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杨会青主讲。
讲座从演奏中的“韵味”开篇,杨老师引用明代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的“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引出以下四个部分:
1.情感与韵味
杨老师认为,“情”与“韵”不仅是音乐表演要求的最高准则,而且也是优美动听、生动感人、情真意切的关键所在。
2.风格与韵味
由于受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地方方言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风格各异、特色浓郁的各种地方音乐。
3.技巧与韵味
恰当的技巧运用,不仅使唢呐乐曲熠熠生辉,大放异彩,而且还能提升乐曲的深度表现力,更能体现演奏者的功力所在。较好的技巧运用,又会对乐曲韵味的表达起到如虎添翼之效果。
4.方言与韵味
唢呐的韵味表现,离不开地域方言,这是代代传承才得以形成的。对于唢呐演奏者,把握好地方方言,对于理解何为韵味尤为重要。
韵味是民族音乐的灵魂,对于富人声,善歌唱的唢呐演奏更是如此。
台下的师生们在杨老师的讲座中,踊跃提问,杨老师细心回答并指导。
讲座尾声著名笛子、埙演奏家刘宽忍教授对杨老师的讲座理念非常赞同,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学期民乐系专业教师首场专业艺术讲座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