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黄昏的余温,穿过枫林湾的温柔,望眼毛竹松柏点缀的山峰,倾听山石抚摸的水流。历经10个小时车程,怀着对社会的感恩,对音乐的热忱与执着,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山清水秀的古镇青木川。
7月15日,5名实践队员在民乐系辅导员张丰韬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传播民乐,培养大学生自觉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意识,引导艺术类大学生通过自身专业走进基层,回馈家乡、感恩社会,是本次社会实践的目标。
当地人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羌族文化民俗,展现了羌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印证了民间流传的一句话:“没有歌不行,没有舞亦不行”的说法。羌族民间歌曲包括山歌、劳动歌、风巫歌及巫师歌;歌舞由喜庆歌舞和丧事歌舞两种。每一位成员都被少数民族音乐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丰富当地人民生活,普及音乐知识,晚间,社会实践队员在青木川中心广场为当地群众表演了民族器乐合奏,展示了当今大学生的风采,演出得到了围观群众的大力赞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实践团还将会为当地群众带来乐理,声乐,舞蹈,古筝等方面的课程,为提升青木川人民的文化艺术素养作出贡献。
2016年7月17日傍晚,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青木川管委会文化工作人员于青木川大舞台展开了系列民俗文化演出。
7月19日上午,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暑期“三下乡”青木川镇社会实践团成员在镇景区管委会会议室召开“打造文明古镇,民乐助力青川”专题座谈会。青木川景区管委会何正剑书记、周明东主任,实践团张丰韬老师和全体成员一同出席座谈会,会议由管委会周东明主任主持。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青木川开展艺术实践课程,得到了当地百姓及青木川管委会人员的广泛赞誉。
“百善孝为先”,它体现了感恩,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天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2016年7月22日,实践团队与青木川古镇管委会共同举办了孝亲文化活动——用影像记录真情,用文字传递孝心。
7月26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暑期三下乡青木川镇社会实践服务队与汉中市宁强民俗专家许永明先生进行访谈,初步学习了解了羌族文化。
7月29日上午,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青木川镇景区管委会会议室召开总结交流会,周明东主任代表青木川镇景区管委会向实践团赠送了题有“青春飞扬学子情,音乐助力中国梦”的锦旗和感谢信。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学生自觉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意识,引导艺术类大学生通过自身专业走进基层,回馈家乡、感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