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晚西安音乐学院秦筝艺术团在西安音乐厅成功举办了“百家筝鸣”音乐会。
成立于2004年10月的西安音乐学院秦筝艺术团是一个集“教学活动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生艺术团体。目前乐团编制50余人,成员由音乐学院本科大二、大三年级古筝专业学生组成。艺术团成立8年来,在团长、指挥和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及乐团成员的努力下,艺术团涉猎了不同形式、风格和体裁的音乐作品,并积极地参加各类交流演出活动。
本场音乐会以一首娄树华编曲、曲云填词编配的《渔舟唱晚》拉开序幕。此曲风格古朴清新、格调高雅,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心情喜悦的渔民悠然自得、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本曲创新了以往的演奏形式,加入了人声合唱。曲中唱到:渔舟乐悠然,驾小船,身上蓑衣穿;两岸垂杨柳,柳含咽。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与听觉享受,华丽又不失典雅的曲词,不愧为渔舟“唱”晚!当乐曲结束时,观众纷纷发出了赞美之语。
《春花望露》由何占豪编曲,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春雨绵绵、景色秀丽的美景。乐曲旋律让人浮想翩翩,犹如身临其境之感。
魏月明演奏的《大漠行》是魏军教授2010年根据阿拉伯民族风格而创作的筝独奏曲,乐曲配以打击乐器,表达了阿拉伯民族英勇强悍、坚贞不渝的民族精神。本曲首先是由口笛演奏者在观众席上奏起悠远回荡的口笛声引入旋律,似乎强烈而又浓郁的异域风格在召唤着观众与其共舞。
李婉演奏的《望秦川》是由景建树、王中山作曲,此曲根据古老的同州梆子音乐素材创作。旋律气韵绵长,板式灵活多变,表达了作者对故友与往事真挚的感念之情。此曲与上一首形成鲜明对比,演奏者运用娴熟的技巧和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表现力,呈现出一种酣畅淋漓而又痛彻心扉的情感表现。在场的观众迸发出了感慨之情。笔者认为,此曲那婉转悲愤的韵味真正弹入了人们的心坎儿里。
《炎》由黄俊锡根据日本作曲家水野利彦的作品移植而成。乐曲采用东方独特的音阶与激昂的节奏,勾勒出一场热烈火舞的场景。此曲是由七名身着黑色连衣裙的女子站立演奏的,他们对乐曲的诠释,表现出如火焰一般,纵横交错,旋律变换,两者交织,大大加强了乐曲的动感与活力。本曲将上半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茉莉花》是由顾冠仁根据江苏民歌改编而成。乐曲风格细腻优雅,旋律婉转流畅,生动刻画了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具有强烈地艺术感染力。演奏者们的服装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色彩格调享受,配上朗朗上口而又家喻户晓的旋律,实属一幅人与花、韵与律相互结合的美丽春景。
《菊花台》是常晓东老师根据同名歌曲编配而成的一首重奏曲。此曲加入了合唱,描写了思念与忧伤之情,歌词婉转动人。合唱者们用“心”在演唱,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声,浑然一体,让人心头阵阵悸动。
《悦》是周煜国先生所作。此曲加入了双排键伴奏,丰富了音乐效果,以欢快而跳跃的音符和优美而抒情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关中地区喜庆场面的风情画卷。筝者追随着旋律线条演奏,表现出一片喜庆、热闹的画面,仿佛抛开了一切世间尘嚣,精心投入在这一片祥和的场面中。
宋瑾演奏的筝与打击乐《戏韵》由王建民教授作曲。这是一首运用京剧音乐素材,配以打击乐器伴奏,运用现代作曲技法而完成的一首即兴曲。本曲的京剧旋律感十足,演奏者娴熟而又极具张力的投入,充分展现了戏曲音乐“唱、念、做、打”的舞台艺术形象魅力。
最后,是由何占豪先生作曲的筝协奏曲《东渡》,此曲融合了扬州民歌、日本民歌、以及佛教音乐等元素,并将郭沫若诗词融于其中,塑造出虔诚、庄重而又和蔼可亲的鉴真大师形象。这首作品是在西安的首演,庞大的演出阵容,筝、钢琴、打击乐和合唱者们演奏的默契配合与激情的碰撞,将音乐会再一次推向了高潮。之后,指挥带领大家齐奏、齐唱一曲《友谊地久天长》,观众随着乐曲的旋律不约而同地打起拍子,音乐会现场情绪高涨。
音乐会的精彩演出,使得热情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秦筝艺术团团长樊艺凤老师登上舞台,代表秦筝艺术团对观众的热情鼓掌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衷心感谢何占豪先生对此次音乐会的大力支持、感谢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同学们的倾情相助。在场的每位听众纷纷给以热烈地掌声,音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这场音乐会,充分展现了秦筝艺术团的学习成果。祝愿秦筝艺术团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更加绚丽多彩、再创辉煌、更上一层楼!
弹唱《渔舟唱晚》
弹唱《菊花台》
协奏 《东渡》
协奏《望秦川》
独奏《大漠行》
合奏《茉莉花》
三重奏 《炎》
四重奏《春花望露》
筝与打击《戏韵》
樊艺凤团长致谢
谢 幕
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