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周代,音乐就起到记录风俗、教化人性的作用。在现代,更多的作曲家通过音乐,来表达对自然与人文情怀高度的关注:每一个音都自心而生;每一个音都包含着真挚的情感;每一个音都带着自己的色彩来表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场音乐会所选取的作品,来自于我不同的创作时期。不论美丑,都代表了当时环境下的一种心境与心情;无论雅俗,都体现了不同时代中的一种信仰与奉求,就像每一样乐器通过自身语言所表达出的独特气质与神韵。是记录,更是见证!” ——————周煜国先生音乐会感言
2011年6月10日晚7点,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里,周煜国先生“雅风心韵”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国内首场)在开场曲《节日》欢快的乐声中拉开了帷幕。
本场音乐会由沈阳音乐学院主办,莅临音乐会现场的有: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辉,民乐系主任刘刚教授,王毅明书记,原系书记陈巍,附中校长刘寒力教授,当地著名作曲家隋利军先生,沈阳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古筝学会副会长阎丽女士,民乐系全体师生及社会音乐界业内人士。周煜国先生应邀出席了音乐会现场。
担任本场音乐会演出的乐团,是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该团组建与2000年,是一支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生乐团。乐团艺术总监由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民乐系主任刘刚教授担任。常任指挥为沈阳音乐学院青年指挥家孙鹏,他师从于沈阳音乐学院洪侠教授,后随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阎惠昌先生深造学习,并获得指挥大师班文凭。同时,他还担任国内多家著名民族管弦乐团客座指挥。
这场音乐会的作品,来自周煜国先生不同的创作时期,主要以协奏曲与民族管弦乐合奏为主。其中《忆事曲》、《遐方怨》、《云裳诉》、《‘涧’ —选自“山韵”第二乐章》 四首协奏曲,运用了扬琴、竹笛、古筝、中阮不同的乐器与题材,展示出了作曲家深厚的作曲功底以及对民族乐器性能、演奏技法深入的了解和高度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件乐器的独特气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本场音乐会的三首民族管弦乐作品,《赶街》和《节日》(选自组曲《滇乡风俗画四帧》)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质朴的音乐素材和纯熟的创作技法完美结合,让民族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与音乐情绪的表达达到了圆融与统一。而《舟山掠影》则是作曲家近年来的新作,作品创作的动机来自一首舟山民谣,由这首质朴民谣延伸出的故事中,作曲家就像一位魔术师,让乐器与乐器间的配合相得益彰,又让每件乐器带着单纯的情愫、用自己独有的语言,演绎着属于自身的角色。在中国文化中,“和谐”一词的本质是平衡。而周煜国先生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正是这种本质的绝佳体现。
整场音乐会座无虚席,每首乐曲在乐团的精彩演奏后观众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叫好”声更是不绝于耳。特别是在演奏终场曲《舟山掠影》时,乐曲淳朴而绵长的旋律让整个音乐厅都充满了让人无法言表的感动:台上的演奏员眼含热泪,台下的观众更是激情难抑、眼眶湿红。一曲终了,音乐厅内的气氛像是被巨大的情绪所点燃,雷动般的掌声和发自内心的欢呼声充斥了音乐厅的各个角落。
随着欢腾的返场曲《南疆舞曲》的结束,周煜国先生上台真诚致谢并讲述了自己聆听这场音乐会后的激动心情与内心感受;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辉给了这场音乐会以高度的评价与概括:整场作品与音乐具备有一定的艺术性、技术性、思想性、可听性。
以情导景、以景致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周煜国先生多年来进行创作的基本宗旨。通过作品,作曲家阐述了面对自然环境、感情世界、人文历史的态度。每一部作品题材与体裁的选择,都体现出了作曲家对人生严谨的思考、对历史多方位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验和独到的想法。每次创作之前周煜国先生都会做足功课:采风、构思,认真创作、沟通交流。每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都来自于他对音乐虔诚的心境和对艺术的审美取向。多年来创作经验的积累和对民族音乐深厚的情感,让周煜国先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用一颗赤子之心,真诚的表达着对民族音乐和中国文化的热爱,作品中真挚的情怀感染着每一个听过他作品的听众与演奏过他作品的演奏者。正因为如此,周煜国先生的作品在社会上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在国内各级重大赛事中也经常被选为指定比赛曲目,并被九大音乐学院作为必修必试曲目编入教学大纲。
音乐会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争相与周煜国先生合影留念和交流。许多观众都表示,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民族器乐作品音乐会了,像周老师这样雅俗共赏的作品太少了。这场音乐会让人感动、使人回味,希望以后周老师能创作出更多普及于社会、应用于实践的优秀作品。
音乐会前后,周煜国先生分别在沈阳音乐学院本院和大连分院举办了两场学术讲座,与该院民乐系师生及当地音乐界人士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
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交响乐团、陕西广播电视民族乐团、陕西民族乐团等单位为是次音乐会发来贺电。
音乐会海报
音乐会节目单
音乐会彩排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合影